幼兒期常見疾病的防治?
發布日期:2019-04-25 瀏覽次數:6664
扁桃體炎
扁桃體炎是小兒最常見疾病。急性扁桃體是由病毒和細菌引起,可并發頸淋巴結炎和中耳炎等,有時還會引起腎炎或風濕熱。
預防:要加強體格鍛煉和戶外活動,勤洗澡、勤換內衣。
處理:病毒引起者可用中藥銀黃口服液,細菌感染的可選青霉素或紅霉素治療,或請醫生診治。
哮喘
哮喘是一種過敏性疾病,引起過敏物有細菌、病毒、花粉、尖螨以及蝦、魚、雞蛋和牛奶。常有家族史。
預防:提倡母乳喂養,加強體格鍛煉。保持室內清潔,不玩羊毛絨玩具。避免過度興奮、緊張和焦慮。
處理:立即去醫院治療。
厭食癥
厭食癥飲食結構不合理、缺鋅、缺氧,患有某種疾病均會引起厭食。
預防:積極鍛煉身體,預防疾病。食物粗細、葷素搭配。
處理:及時到醫院做檢查。調整飲食結構,中藥山楂沖劑、小兒開胃寶和化積口服液都會使食欲好轉。
肥胖癥
肥胖癥超過標準體重20-29%為輕度肥胖,超過30-40%為中度肥胖,超過50%為重度肥胖。肥胖患者成年后易患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膽石癥等。
預防:控制飲食。飲食以低油低糖為宜,禁食飲料、巧克力、奶油蛋糕,多吃蔬菜、豆制品、魚。晚餐應基本吃素。
處理:14歲以前盡量不用藥物減肥。增加活動量,早上做操,晚飯后散步。饑餓時以蘋果代替糕餅。
蟯蟲病
蟯蟲病肛門或會陰搔癢,用手抓時,蟲卵附著手指經口而感染。
預防:遲早給孩子穿滿襠褲,床單、被褥勤洗勤換。糾正吮手習慣。
處理:用撲蟯靈或蟯早軟膏,睡前涂在肛門周圍。
嬰兒期常見疾病的防治
腹瀉
腹瀉多發生于6個月-2歲的小兒,每年的夏秋季節是發病時期。
主要原因是由腸道內細菌、病毒引起的感染性和飲食不當引起的非感染性兩種。不論什么原因引起腹瀉,關鍵是糾正脫水,要及時補充水份??梢越o寶寶喝鹽糖開水和“口服補液”,嚴重者需要靜脈輸液。
腹瀉時不要禁食,可吃些脫脂牛奶和稀飯。禁食會引起腸粘膜萎縮,從此常腹瀉。
缺鐵性貧血
貧血的發病率很高,幾乎每三個嬰幼兒中就有一個貪血患兒。貧血患兒表現為面色蒼白、不活潑、食欲減退、精神萎靡,多發生于6個月-3歲小兒。
預防貧血關鍵在于應采用母乳喂養,母乳含鐵雖不多,但吸收率高達50%,其次一定要及時添加蛋黃、魚、肉末、青菜等輔食。
佝僂病
佝僂病是因缺乏維生素D、鈣和磷代謝失調引起的。表現為:顱骨軟化,頭上似有四只角;肋骨軟化,肋緣外翻,雞胸、漏斗胸;站立冼走后出現O型腿或X型腿。早期的患兒易激惹,夜哭、多汗、肌肉松弛,夜間搖擦枕,以至后腦處脫發。
預防佝僂病要抓緊、抓小。母乳含維生素D比牛奶多,防佝僂病更應強調母乳喂養。孕婦在孕后期及嬰兒出生至6個月,可每日服魚肝油5滴。經常曬太陽(不要隔著玻璃),也可預防佝僂病。
肺炎
肺炎的主要癥狀:發熱、咳嗽、呼吸急促、嘴唇發紫、精神不振、肺部可以聽到“鑼音”(早期和新生兒聽不到)。有以上情況即使沒有咳嗽,也應立即送醫院檢查。
肺炎的預防:積極治療感冒和上呼吸感染,注意室內溫度和濕度,并保持室內清潔衛生,空氣新鮮、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