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護士個人事跡
發布日期:2020-03-21 瀏覽次數:8334
楊絮,女,出生于1989.1,現工作與阜陽市腫瘤醫院骨科二病區從事護理工作。
2014年畢業于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帶著滿腔的熱情,蓬勃的朝氣,懷揣著對護理工作的熱愛,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阜陽市腫瘤醫院,作為一名年輕護士,虛心請教,不恥下問,通過自己的努力在護理前輩的幫助指導下,很快進入到優秀護士的行列。與此同時,我積極參加科室及醫院組織的各種學習、培訓,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贊譽和認可。
從事護理工作六年來,我始終堅持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原則,作為一名骨科護士,我以飽滿的工作熱情,謙虛的工作態度,溫暖人心的言語,細心的護理每一位住院患者,在工作期間多次被評為科室及院部最滿意護士。在工作中一絲不茍,對本職工作能夠出色完成,對領導部署的指令性任務更是不折不扣的執行,受到同事們的一致認同和稱贊,作為一名年輕的老護士能夠主動協助護士長做好病房的管理工作,并在平時的工作中幫助、輔導其他同事。
2016年5月被醫院派上海完成指定性工作。
2017-2018年擔任科室院感工作。
2018年至今負責病區的健康宣教,工休座談及患者滿意度調查
2019年本科畢業于鄭州大學。
2019年成為院部糖尿病護理??菩〗M成員。
2020年成為院部危重護理??菩〗M成員。
當我們懷揣著美好而又愉悅的心情準備踏入2020年時,一場瘟疫將原本美滿的計劃打破,“新冠肺炎”這個陌生的名詞一時間進入的無數人的生活里,武漢封城,全國各地陸續開始封城,沒有大國,哪有小家呢?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戰斗。一級應急響應就是戰斗“集結號”。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志愿加入到防控疫情“守衛戰”。2月15日,我們積極響應潁東區衛健委及醫院的號召支援中國鐵路阜陽醫院隔離病房參與防疫工作。說不害怕是假的、陌生的環境,不熟悉的工作流程都讓緊張焦慮的情緒無法自抑,當天我參與了“穿脫隔離衣”操作強化訓練,當天晚上就進入隔離病區值夜班,“防護服”曾經是距離我們多么遙遠的名詞,這一刻是確保在能夠出色完成工作的同時保護自己的“護身符”。因為還未適應以至于踏入隔離區的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將要窒息,每一次呼吸都要費力氣,護目鏡上很快便全是水霧,模糊不清,整個人仿佛處于一個纖維交織的蠶蛹中。為了防止病毒傳播關閉了病區所有中央空調,剛開始工作還有點冷呢?走在病區的走廊里,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就在呼吸困難,視線不佳等各種生理不適的情況下,開始了我在隔離病區的第一個夜班生活。
真正進入病區后到沒有想象中的可怕,這里有疑似的、有密切接觸史的、有發熱的,有小年輕也有老人,每個人都帶著口罩單間隔離,每個人眼中都包含著生的希望,想早點與家人團聚。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在坐月子的產婦,她因為是家里人確診新冠肺炎,被安排到我們隔離病區留觀,她在隔離區的一日三餐是我們特別為她準備的月子餐,而且還是變化多樣的飲食,好讓她有更多的營養,才能有充足的母乳。閑暇之余每天每個班次的護士都會跟她和她的孩子聊天,以緩解她心理焦慮。每天給病房通風、消毒(用消毒液配比的消毒水擦拭著房間和床鋪的每一個角落),及出院患者的終末消毒,堅決杜絕病菌的產生,織密疫情防護網。除專業治療外,送飯,打水,倒垃圾是在隔離病區的常態化工作,病人會開玩笑的跟我說,你們真能干,把保姆、服務員、保潔員的工作都完美的承接了,誰家要是能娶到這么能干的媳婦,真是修來的福氣。我想說:這是我們應該做的,這里是我們的戰場。在隔離病房的日子里充實的度過每一天,雖然累但心里踏實,護理每一位隔離患者是我的責任與義務,做好生活護理和心理護理是在隔離病區重要工作。2月底疫情已經得到的很大的控制,雖然彼此隔著厚厚的防護服,只能通過上面的名字辨認我的小伙伴,但我記得大家的眉眼和聲音,每個人的眼睛里都好像有十字星光般閃耀。
習主席說:我們要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控,精準施策。,在院領導的指揮和帶領下,我們眾志成城!完美的結束了中國鐵路阜陽醫院的支援工作。全國新增患者在逐漸下降,治愈患者在不斷上升,除武漢以外的城市也陸續復工復產。直至今日疫情防控已成為常態化,我也成為阜陽腫瘤醫院新冠疫情突發狀況的后備人員。疫情嚴峻,堅守仍在繼續,12月初我又自愿申請到醫院發熱門診,哪里都可以成為戰場,哪里都可以實現自己的價值。這是一場曠世持久的“戰役”,我們所有人都做好準備,盡管恐懼,依然無畏。我將于同事們一起,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堅決打贏打勝疫情防控阻擊戰,在防控戰斗一線彰顯白衣天使的擔當與責任。